抖音的推荐页像被施了魔法,总能把人精准推进 “兴趣茧房”。我表妹的首页永远挤满韩剧剪辑和手工 DIY,而我的直男同事刷到的全是汽车改装和篮球集锦。但问题是,那些容易爆款的内容 —— 比如 “一分钟换头术” 化妆视频、情感语录配音、明星八卦 reaction—— 天然更对女性胃口。去年有个爆火的 “挑战男朋友审美” 话题,几百万条投稿里 90% 是女生在吐槽男友送的死亡芭比粉口红。算法一看这数据,可不就疯狂给女性用户喂同类内容吗?连我家楼下小超市老板娘都在跳《科目三》,她边贴价签边和我说:“这些舞蹈简单啊,我们女的学得快!”
我观察过办公室的午休时间:男生们戴着耳机刷视频,手指几乎不碰屏幕;女生们则边看边戳手机,点赞完还要 @闺蜜:“这件毛衣你穿肯定好看!” 更夸张的是我室友,她能在一条明星塌房新闻底下和陌生人吵出 50 层楼,最后互关成了好友。心理学家说女性更习惯通过分享建立联结,抖音的 “@好友”“合拍” 功能简直是为这种需求量身定做的。上次我发了条钓鱼视频,只有我爸点了赞,而我妹发的 “办公室摸鱼小技巧” 却收到 200 条女生留言,还有人私信她求同款零食链接。
抖音的推荐机制像个过度热情的闺蜜。我和同事聊了句 “最近好累”,下午首页就堆满解压视频:捏史莱姆、ASMR 采耳、萌宠搞笑合集… 全是女性向内容。反过来想,男生可能更爱看 “直接爽点” 的内容,比如一招制敌的健身教学或游戏五杀剪辑,但这类视频的互动率往往不如女生爱发的 “沉浸式护肤 vlog”—— 毕竟后者能引发 “求产品链接”“皮肤怎么这么好” 的连锁反应。算法当然会把流量倾斜给能带来更多互动的群体。不过也有例外,我表哥是个程序员,他的抖音全是穿搭博主和家居改造,理由是 “学怎么追女生”。你看,连直男的需求都被平台翻译成了女性视角。
当然,这现象也不是铁板一块。游戏直播的弹幕里男生刷 “666” 的密度能淹没屏幕,而我的健身教练(女)最近抱怨:“每次发举铁视频,来的都是男的问我蛋白粉牌子。” 抖音的性别倾向更像一场大型双向筛选:女生在这里找到了表达欲的出口,男生则可能被 “不够硬核” 的内容劝退。至于算法,它才不在乎公平,它只关心谁能制造更多停留和消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