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清理关注列表时,我发现自己一口气取关了 20 多个抖音账号。手指滑动的瞬间,突然意识到 ——这个曾经让我熬夜刷到天亮的 App,现在连点开都需要勇气了。作为玩了三年抖音的老油条,还兼职做点小视频糊口,这种变化让我脊背发凉:连我这种深度用户都在流失,平台到底怎么了?
** 算法没错,但 —— 它太聪明了,聪明到让人窒息。** 去年我发过一条 “办公室摸鱼小技巧” 的爆款视频,500 万播放量直接让粉丝涨了 3 万。结果接下来半个月,我的推荐页变成了 “摸鱼” 主题的修罗场:咖啡杯藏手机、键盘快捷键装忙、甚至教人用 Excel 打麻将…刷到第 5 个 “海底捞隐藏吃法” 时,我凌晨 3 点在床上笑到崩溃,然后突然觉得恶心。某 MCN 的朋友私下吐槽:“现在起新号必须垂直,但垂直等于慢性自杀。” 你细品。
内容同质化这事儿,创作者比用户更痛苦。上个月我熬了三个通宵拍 “沉浸式回家” 视频,灯光角度都抄了头部账号。发出去第二天,发现首页同时有 7 条同款,连门口地毯都是拼多多同款。最讽刺的是,我自己的粉丝在评论区问:“你们是约好一起拍的吗?” 有个做影视解说的同行更惨,他原创的 “用《甄嬛传》解读职场” 系列火了之后,现在搜关键词能刷到上百个 “安陵容牌 PPT”“华妃式裁员”,连配音语调都一模一样。
商业化这事儿就像火锅里涮西瓜,单吃都挺好,放一起就魔幻。我有个做美妆的粉丝私信说:“关注列表前 10 个账号,8 个在直播卖货。上次想学化妆,点进去主播喊着‘9 块 9 上车’往脸上糊粉底液,吓得我直接卸载。” 更骚的操作是,某知识付费大 V 上周掉粉 5 万,只因在讲 “时间管理” 时突然插了句 “课程链接在橱窗第三件”。用户不是讨厌赚钱,是讨厌被当成 ATM 还硬要装朋友。我自己接广告时,都会在凌晨两点焦虑到删稿 —— 虽然甲方爸爸可能正在看这篇文章。
心理疲劳的累积比想象中更可怕。两年前我追过一对情侣博主的日常,现在看到他们 “故意吵架再和好” 的剧本,手指比大脑更快地划走了。有个 00 后粉丝说得精准:“抖音就像前任,热恋时觉得 ta 放屁都可爱,现在连呼吸都是错的。”从 “哇这个好有趣” 到 “怎么又是这个”,中间可能只隔了 30 次滑动。最近发现个诡异现象: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刷 “白噪音直播”,就是对着麦克风敲键盘、翻书、甚至假装下雨。问他们为啥看这个,答案出奇一致:“因为不用动脑子。”
竞品分流这事,抖音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有多严重。我妈去年还叫我教她拍 “抖音同款运镜”,今年视频号已经能同步看到她跳广场舞了。快手的 “老铁经济” 看似土味,但人家直播间真有人买拖拉机;B 站那些 “抖音搬运工” 的弹幕里,全是 “原版没内味了”。最让我破防的是,上周看到关注三年的摄影大神在视频号发独家教程,配文是 “这里安静些”。当创作者开始用脚投票,平台的根基就晃了。
写到这儿突然想到个黑色幽默:去年抖音搞创作者大会,PPT 上写着 “让每一份热爱都有回响”。现在看这句话,像极了爱情电影里的 flag。有个做小众乐器的朋友,粉丝从 2 万涨到 50 万又跌回 8 万,他苦笑着说:“算法把我推给根本不爱爵士鼓的人,现在连真粉丝都找不到我了。”有时候粉丝流失不是内容不好,是平台亲手把对的人送错了地方。
(摸了下发烫的手机,电量还剩 19%)
所以啊 —— 你觉得抖音还能 “香” 多久?反正我写这篇文章时,后台又掉了 27 个粉。
Categories: